众生梦,人间雪

霜竹云梦 Lv2

我一直都不太喜欢看电影。倒不是说对这种艺术形式有什么偏见,几十个人聚在一起,献出共同的两小时,共享呼吸、心跳和情绪,怎么听也不像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对我而言,从很久以前开始,真正让我害怕进入电影院的,始终都是“孤独感”。不提幼时对黑暗的场景的天生恐惧,以及对音响发出的的巨大声音的不安,仅仅身处在荧幕前,我便感觉到自己与周遭失去了联系。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即使身处人群之中,依旧如此疏离,如此陌生。我无法沉浸入电影中,亦无法与他人的情绪同频共振,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我全不相同,更像是刺耳的噪声,呕哑嘲哳。荧幕前的两片天地,一方世界灼热似火,一方世界沉静如水,注定无法相容。
但亲友和我说,今天《情书》重映。查了一下是部老电影,正适合情侣的气氛,我想起小萌昨天工作繁忙,没能与我一同度过一个值得纪念的 520,想着带她去看场电影,多少也能弥补一下 520 的遗憾,于是没想太多便买了票。至于我,如果有她在,想必也不会感觉孤独。
看爱情电影最合适的时机已经过去,5 月 21 日,电影院的大厅里恢复了冷清。零零散散的人们——老人、孩子、年轻的男男女女——拎着大包小包坐在大厅里的桌椅旁,只是把这里当作临时的休憩处。我们在入口前取了票,小萌戳戳我,说她发现了一对女同。
我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她是在说前台旁边相拥着的那一对。走进影院时我的确有所察觉,但连着几天忘了睡前戴眼镜,已经让我的视力退化到连她们的脸都看不清,思维定势让我下意识地以为不过是又一对亲昵的闺蜜,直到她此刻提醒我才反应过来。
小萌说,哪有闺蜜贴得那么近还会环着脖子咬耳朵腻歪的。我同意。于是装作要去前台买爆米花的样子,在她们身边走来走去,试图用眼角余光看清她们的动作,以验证我们的猜想。如今想起来还是令人啼笑皆非。在我们终于能确定她们的身份后,小萌说,她们大概率和我们看的还是同一场电影。
看了一眼时间表,这个点上映的的确只有这一场,再联想一下昨天买票时显示的我们身后那两个已被购买的座位,我心底一边努力告诉自己那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太小了,一边急切地期待着它真的发生。电影即将开场,双方心照不宣地向着检票口慢慢移动,却很默契地没有对视哪怕一眼。小萌还想等到她们先进去,再跟在后面确认她们是否和我们同一场次。但直觉告诉我,我们也已经被她们盯上了,也许对方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态,想看看我们是否会和她们走进同一间放映厅,我不愿再玩比耐心的游戏,拉着她走了进去。如我所料,身后的两个人影随即跟了进来。此后的发展便再无意外,唯一令人有些惊讶的是,这间放映厅,今晚就只属于我们四个人。
电影很好看,我极少接触上个世纪的老电影,等如今具备了分析与鉴赏能力再看时,便能发现许多不易察觉的细节。在那个年代的故事里,手机、互联网,这些侵入性极强的现代科技,并不具备跨越时空的能力,去占领数十年前的村庄、房屋、街道,以及那时的人们。这让故事变得纯粹,一个靠书信、笔墨与邮递员的双腿丈量的世界,一段靠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支撑起的讲述,一场银装素裹的童话。关于爱,关于生死,关于遗憾。
不知是不是为了配合电影里的大雪,放映厅里的冷气开得格外足,只穿了短袖的我们下意识缩起了身子,小萌尤其怕冷,整个人横躺着蜷缩在我的怀里。由于那两位就坐在我们正后方,因此尽管观影过程中偶尔分神,对“她们现在在做什么”这种事情感到好奇,也绝不敢回过头去看,毕竟这个角度无论如何回头,都显得过于刻意。只是蜷在我怀里的小萌完全不介意被发现,借着座椅靠背的掩护,在扶手的缝隙间频频回头,不断向我报告情况。
“她们俩现在抱在一起的姿势和我们一模一样”
“而且也是高一点的那位靠在矮一点那位的怀里了”
“啊啊啊她们亲上了”
不得不承认,边看电影边听小萌汇报后排女同的战况是我从未有过的观影体验,而且也的确很刺激,只不过偷窥总归会有些负罪感,而这种负罪感在电影接近终场,小萌的最后一次回头被刚结束亲吻的两人早有准备地精准逮捕时,达到了顶峰。于是散场时,我几乎是落荒而逃。
我拉着小萌一路往外跑,而原本走在我们前方的那对情侣,半路上一闪身进了卫生间里。我有些意外地回头看,却被小萌拉住了。她坚持说,之前就一直听见她们嘀嘀咕咕,肯定是故意躲着我们,我拗不过她,只好在下一个拐角处藏起来等待。在电影院工作人员疑惑的目光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逐渐也开始确定起来,她们大概率的确并不是真的要去洗手间,而只是为了等我们先走,避免之后的尴尬。只不过小萌的决心还是更胜一筹,放松警惕的脚步声开始按捺不住地在走廊中响起,漫长的十几秒之后,我们在拐角处相遇了。
先是一瞬的面面相觑,然后她们始料不及地惊叫出声,只不过脸上却分明带着始料未及的笑容。小萌一边跟着花枝乱颤一边忙着解释说,在这里等她们只是为了对她们说一声,祝你们幸福。
她们会心地一笑,然后反问:你们应该也是吧。此时我已经社恐发作,害羞地缩在小萌身后,她倒是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而对方似乎也对我们兴趣很浓厚的样子,于是话题便顺理成章地延续下去。她们说,在电影院里入场前就已经猜到了我们的身份,后面的时间里都不过是在不断验证她们的判断,我想起放映厅里那些亲昵的动作,不由得脸也有些红。
我在小萌的发缝间偷偷伸出窥探的视线,她们两位头发一长一短,倒是挺符合对女同的刻板印象,不知是不是因为刚才略有些突兀的碰面,脸上还微微泛着红晕,光彩照人,精心打扮过的妆容下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显然是都为了对方用心准备了这次 521 的约会。看向彼此时嘴角总带着笑意,那眼神仿佛要拉丝。我一边偷看一边旁着小萌和她们的对话,得知她们都是 95 后时有些讶异,以她们的形象与气质,即使说是我们的同辈也丝毫不会惹人怀疑,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是一对比我们大了五六岁的大姐姐。
小萌的气质天生容易让人感到亲近,她们很快放下了最初的一丝拘谨,开始争着向小萌诉苦,吐槽自己的伴侣昨天做了多过分的事,一位把另一位丢在家里去和朋友吃饭,另一位生气了干脆放话说她们只是普通朋友,也是因为昨天的这点小矛盾,她们直到今天看电影时还在吵架,只不过在和小萌的聊天中,互相之间紧张的气氛也缓和了不少。聊及现状,她们对我们目前的生活状况极为羡慕,对于她们而言,同居也好,和家里出柜也好,都尚且还在未来计划的清单里。小萌提起一些对原生家庭出柜的经验,她们说,有这样的勇气实属不易。
在那之后,她们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了小萌身后偷看的我身上,我发现其中一位意识到我的注视并回以好奇的目光时便已经感到了不妙,果然在那之后她们开始不断围着小萌转圈,试图转到小萌身后看我的正脸,但这只会让我更加羞耻。当然最后在一起走向影院出口时还是不可避免地被看到了,途中被夸了好几句可爱。
走进电梯,一起回到商场的一层,她们问起我们是否吃过晚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不无遗憾地表示,如果还没吃的话肯定就拉我们一起去喝酒了。于是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双方交换了临别前的祝福。
其实在交谈的途中,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经历,想着是否要找她们要联系方式,但又觉得以小萌的外向程度,肯定也无需我提醒。结果是我们都因为害羞没能迈出这一步,回家的路上聊起来,一边对这份默契的害羞感到好笑,一边也开始觉得遗憾。小萌安慰我说,她们之前有说过经常在这边出没,也许下次去看电影的时候还能看到她们也说不定呢,只要有缘分就一定能遇见的。我宽慰着自己不再去想这些,把那两张电影票的票根珍重地收好,夹在存放各类票根的书包夹层里。
我曾经不相信连结,不相信人与人之间能产生真正的共鸣,尽管那种所谓的真正,听起来更像是逻辑上的苏格兰人谬误。执中学长说,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终将产生连结,才能摆脱注定孤独的宿命。可我觉得人群离我好远,我宁愿日复一日地宅在家里,坐在窗前望着群山与夕阳发呆,觉得在那一刻获得了心灵的完满,然后捕捉那些灵光一现的念头,用文字把飘摇的思绪固定下来做成回忆的标本。情绪不断地在内部自我积蓄,释放,空虚之后再积蓄,像是某种苦修。但其实本质不过是自恋。
现代社会给了每个人一种错觉:连结是可以轻易获取的一种东西。所以我们从现实社交转移到虚拟社交,看着满满当当的列表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朋友圈,觉得自己并不孤独;我们会和 AI 聊天,让忧郁的心灵被那些生成出来的温暖的话语安慰到泪流满面,然后告诉自己并不孤独;我们会在浩如烟海的社交平台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信息茧房,在看到清一色和自己相同意见的评论区的那一刻,忽然觉得身后有了坚实的后盾,能安心地将自己托起,连同被托起的那个小小的卑微的自我,都似乎壮大了起来,勇敢了起来,充实了起来,于是能够名正言顺地告诉自己,我并不孤独。可是我们偏偏不敢承认,那些行为里内蕴的自我欺骗和麻醉,本就是孤独的体现。因为其实很多人都忘了思考,那些连结究竟如何产生,如何影响人的内心,如何重塑人的自我。而这些,才是决定了连结是否真实的本质。
《情书》拍摄于我尚未出生的年代,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还未风靡时,我能够从中窥见那个年代的连结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渡边博子与藤井树从未见过面,全片的男主角更是从一开始就已不在人世,从未登场。可是我能看到那些隐秘的线,将她们的命运编织起来。
我看得到一封封信里流淌的文字,让两颗跳动的心逐渐靠近,她们共享着那些回忆,也共享了一段人生。树之所以会愿意接下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麻烦的委托,拿着相机一次次地故地重游,也是因为她珍视着自己的那些过往,在看到信里的文字时,滞涩的回忆便自然而然流动起来。于是那些青涩的,冰冷的回忆熊熊燃烧。从渡边博子到藤井树,从神户到小樽,在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那是奔走如风的车马都要日夜兼程的距离,可是当博子翻开毕业纪念册,并决定寄出那封自我安慰的信开始,一切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她们的人生必然交汇于此。那是跨越空间的连结。
我听得到一声声呼唤里蕴藉的哀伤和释然,拉近了生与死的距离。男树在整部电影里都是只存在于回忆中的灵魂,但如若没有死,不足以彰显生的宝贵。于是回忆中的藤井树在二人交换的书信里,在一张张被拍下的照片里,在一次次故地重游的执念里不断被完善,不断被重塑,形象一点点丰满起来。等到电影结尾博子对着远处绵延的雪山高声问候时,我能凭空看到那休憩于群山怀抱的迷途旅人,他的一生。青春期懵懂的暗恋,无意识的一见钟情,有着小男生的倔强和执着,亦有于无声处的善良和细腻。他曾执着于一些人,辜负过一些人,最终又怎样抱着寂寞和难以排遣的遗憾,在幽深的谷底长眠。空谷悠悠,雪山没有回应,藤井树也没有回应,但连结,就在那一刻已然建立。那是跨越时间的连结。
我所看见的那些真实的、鲜活的、永恒的连结,是借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才得以显现出不朽。而那些在其中的人们,也因着这些连结感受到他人与世界的心跳。
我在听那对女同朋友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时,第一反应是“世界真小”,这世界上那么多的顺直,那么多场电影,怎么偏偏就在某年某月某日的这间放映厅里,让两对女同情侣相聚在这里,共同看一场跨越了三十年的爱情。可是,在感慨过“世界真小”之后,我又立刻意识到“世界本不该这么小”。她们的故事是美丽的,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奇妙的,可是,这世上那么多人,有没有可能,像我们这样的人并不少,也许曾经有无数个瞬间,我们与和她们一样幸福的情侣们擦肩而过,也许曾经有无数次机会,我本可以出门去邂逅那些妙不可言的缘分,却最终选择宅在家里空虚度日,错过了命运为我安排的故事。那个瞬间,我仿佛看到无数人的故事,也许同我们一样,也许不一样,也许相遇,也许错过。这世界那么大,每一分每一秒,都有那么多的花开花落,悲欢离合,在这座城市的许许多多角落里车轮般地绽放。我想起电影里博子和树唯一一次错身的那个场景,藤井树回头疑惑地望了望,转身骑着车走去。下一个瞬间,她的身后涌出一群不知名的路人,化作人流默默地从她身边流过,只有背影,没有声音。那些在我们眼里的配角们,那些庸碌的世人,是不是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是否忙着去上班,为了生计奔波?他们是否赶着回家和家人相会,享受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他们是否在想着远方的恋人,在脑中勾勒出属于他们的幸福人生?当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从我的内心深处破土而出了,它在用它稚嫩的触手拥抱每一个人——真实存在的人,想象中的人,也拥抱整个世界。它阅读人们的故事,同情人们的感受,它与世界建立桥梁,它构建了世界,世界也构建了它,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感官体验在那一刻无限制地放大,仿佛每个人的呼吸,每片草木的节律,都与我同步。我知道,那种通透的感觉,就叫做连结。
于是下一个瞬间,循着那条共情的线,我突然意识到一个真正的,自我的世界在我的面前展开。那并非某种客观存在,而是生长在我的认知中的,世界“本该有的样子”。在如此广阔,如此恢弘的世界面前,我竟一时失语。没有其他,只有因果。
直到故事的结尾,博子和树也没有相见。初看时觉得遗憾,等回过味来时,才慢慢觉得,也许没有相见,就是最好的相见。让那些书信的交流保持它的纯粹,让那些心灵的沟通不要被物理的接触所侵入,不也是好事吗。我高中时很喜欢写信,和好朋友之间即使能每天见面,也还是会在对方的生日和节假日里互赠书信。因为我深知文字有它不可替代的意义,那些平日里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只有在夜半灯前才会化作似水的文字在笔尖流淌,写信是给自己一个停下来的机会,不要只顾着前进,停下来,回过头审视这段关系,才会明白彼此究竟给对方带来了些什么,自己在这些相处的日子里成长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而即使多年以后,人成各,今非昨,言语上的交流已然断绝,不再有当年那样聊不完的共同话题,那些被珍藏在储物柜深处的书信,依旧是忠实的记录者,是可以时时拿出来翻阅和回味的宝藏。
所以,如果没有相见就是最好的相见,那么我们和那对女同情侣,大概即使不交换联系方式,也不一定就是值得遗憾的错过。好朋友尚且会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让这段回忆在这里留白,永远停留在初见的当下,不也很美好么?往后的生活如何琐碎,往后的人生如何难行,都无关紧要了,我相信,多年以后我们回想起来,咀嚼的仍然是与当初一般无二的美好。世界很大,人们的故事有很多,可是她们的故事,今天相遇的故事,永远独一无二。如果命运真的愿意安排我们再度相会,我自然也不愿意再错过,然而,各有各的缘法,安知她自己不是平安喜乐?至此,也就放下了。
在那一连串的回忆终于在我的脑海中收束时,我长出一口气,倚在沙发上,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情书》的最后一幕,学妹们哄笑着把图书室里找到的借书记录交给藤井树,怂恿着她翻到反面,一张用黑白两色笨拙地勾勒出的藤井树画像映入眼帘。她湿了眼眶,手忙脚乱地想要收起那张借书卡,却发现自己没有口袋可以存放那张薄薄的纸片,正如那青春里错过却又无处安放的爱情。
那一刻时光忽然凝固了,我看见一只绀青色的蝴蝶翩跹振翅,消失在那本《追忆似水年华》深处。

  • 标题: 众生梦,人间雪
  • 作者: 霜竹云梦
  • 创建于 : 2025-05-25 17:38:00
  • 更新于 : 2025-08-15 16:05:30
  • 链接: https://www.karin.click/2025/05/25/郁孤台随笔——众生梦,人间雪/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 霜竹云梦,禁止转载。
评论
目录
众生梦,人间雪